“谦和建造”---李保峰教授专题讲座暨作品展开幕式圆满举行
景观设计师对基地的态度为建筑设计赋予了新的可能,在学校的课程中,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是两个不同的体系,建筑设计中的“配景”不能称之为“design”,在景观设计师的眼中,关于土地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、处于变化之中的,他们在设计中能够看到土地的复杂性,关于土地的历史和故事以及土地的生态格局、安全。正如人的脸能反映其所处的时代和环境,建筑的场地同样具有故事和复杂性,并且应该在建筑的设计中得到理解和运用。
建筑要顺应场地,像传统建筑那样温和地对待场地,保留其原本的自然特性,考虑建筑与场所的关系。
亲身实践
敬畏自然,谦和建造,这一理念在李保峰教授的作品中一一体现了出来。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博物馆的设计“就地取材”,利用旧窑洞建造博物馆这一新的建筑;武汉华工大创新企业基地,充分考虑建筑与城市的关系,规划出从城市道路到水边的视线通廊,既体现出武汉这一多湖城市的特点,又为喧嚣的城市增加了一些野趣;云台上世界地质博物馆,为了更好地还原景区的原貌,减少遮挡,将建筑“化整为零”,减小建筑体量。同时,建筑表皮采用再生混凝土,对于焦作这一资源枯竭型城市,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隐喻其中。
湖北青龙山恐龙蛋遗址博物馆,关注场所,就地选址,将博物馆建在遗址之上,展示出遗址的原貌,也保留了历史记忆。营造黑暗氛围,用光筒突出展品,同时用栈道将行人与展品分隔开,减少对展品的破坏。用双层瓦调节室内温度,竹跳板作混凝土外模板,这些取自于当地的材料也使得建筑更好地融于场地;恩施女儿寨度假小镇,小镇依山而建,房屋层层叠叠坐落于山体之上,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场所原本的特点;第十届中国国际园博园武汉长江文明馆,将垃圾场改造成优雅的城市公园,解决城市问题,建筑的屋面作桥,既可以观景,也可以进入参观,完美地融于地形与环境。
嘉宾对谈
演讲之后进入嘉宾对谈环节,学术和行业内的大咖就建筑与自然展开了深入的交流,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。著名景观设计师庞伟与李保峰教授对建筑和景观进行了探讨,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不应该一分为二,把它们置于同一个体系去考量才是更好的方式。
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肖毅强、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冯江、香港南沙原创建筑工作室创建人/主持建筑师刘珩、立方设计创始合伙人向大庆一起展开了第二轮对谈,既是对谈,更是校友聚会,这些不同时期都在华中科技大学求学的建筑界大咖,在学生时期就从李保峰教授的建筑观中获益匪浅。如今,李老师越来越多新的作品问世,每一个都在表达着他对建筑和自然的态度,这种态度已经成为一种启迪学生的力量,作为一种传承,这些已经在各自的领域成为中坚力量的学生也将会去创造更有价值、敬重自然、尊重生命和我们的文化的作品。
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,讲座在观众们热烈的提问中进入尾声,但是李保峰教授“谦和建造”的建筑观给人带来的影响不会就此结束,它必将影响越来越多的人,也会有更多人去为创造一个美好的、和谐的环境而努力。